龙珠体育(中国)官方平台登录·IOS/安卓/手机APP下载

龙珠新闻中心 分类>>

龙珠体育官方网站中国人民大学5名教师荣获2021年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和青年教学名师奖

2023-07-24 14:24:1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第十七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和第五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评选结果日前揭晓。中国人民大学3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2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教学名师奖于2003年设立,旨在表彰师德高尚,为人师表,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又能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该奖项是我国最重要且具有广泛认同和影响力的、体现教师个人教学贡献和教学水平的教学类奖励,分设国家级和北京市级。其中,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已开展17届,自2017年起分设教学名师奖和青年教学名师奖两个类别。截至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共有67位教师荣获教学名师奖,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9位,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5位,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1位(其中8位教师同时荣获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

  冯玉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冯玉军自1992年起从事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教学工作,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精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

  在本科课程的研发设计、开设实施方面,开拓进取,成效显著。自2003年任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为本科生开课,主讲法理学、习法治思想、法经济学等,此外还应邀主讲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科通识教育大讲堂《中西法律文化的比较与会通》专题课。2007年起,先后录制《法理学》《法经济学》《法经济学专题》和《法学导论》等公开课,《法经济学专题》和《法学导论》被评为教育部网络示范课。

  2018年,面向全国法学本科生推出视频课程《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开设通识课《习法治思想》,编写课程讲义《习法治思想》,系统讲授习法治思想的历史渊源、时代背景和基本要义。

  龙珠体育官方网站

  在教育教学成果方面,先后荣获10余项教育教学奖项和荣誉。2004年9月,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本科)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13年,主持的《法经济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成果转化》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主讲的《法经济学基本原理》获选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003年至今,参与撰写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政策文件,参加教育部高教司、社科司、思政司不同主题和形式的政策咨询会、论证会,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精神提出意见建议。

  悉心指导本科生学位论文、社会实践和科研创新,成绩突出,深受好评。2003年至今,冯玉军共指导法学本科毕业论文23篇。2012年至今,先后担任15名本科生的导师,认真指导其学业,关心其生活。2009年以来,多次指导本科生完成科研项目,获得“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等奖项。

  宋学勤,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高等院校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会长。

  宋学勤积极推进党史理论研究,深入系统发掘中国的社会思想资源,开拓党史研究的新领域。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教学与研究》《人民日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课题20余项。独立撰写的《党史学概论》在全国高校被普遍使用。所著《辉煌40年——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丛书》于2018年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获国家出版基金,又于2019年获“十佳皖版图书奖”。其中论文《中国社会思想的逻辑展开》荣获第九届张静如党史党建优秀论文奖一等奖。在学界引起较好反响。

  超额超量完成教学任务,推动互动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实践式教学有机融合。每年为本、硕、博学生开设课程多达10门,课时量超过规定任务量3倍,教学效果评价均为优秀。立足专业史学理论,探索党史专业的培养模式。依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探索专题教学。2018年与2019年连续两年担任“大学生讲思政课”指导教师,获评第二届与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一等奖。

  坚持“亦师亦友亦长”,注重因材施教,发挥学生自主性。2006年起,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37篇;指导硕士研究生约21人,已毕业18人,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多次指导学院本科生参加多种学术活动,其中2014级本科生大学生创新项目荣获国家级立项。多次主动担任本、硕、博班主任,2008、2018年,先后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标兵班主任”,2020年,获评“宝钢优秀教师奖”。

  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党支部平台,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党史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提供示范。自2016年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全心投入支部党建工作,2018年度获评教育部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主动对兄弟院校帮扶共建,进一步发挥党史研究成果对全国高校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党史党建、当代中国史学科的引领作用,有效指导和帮助兄弟院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支晓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务处处长。现兼任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倾心教学,注重创新。支晓强始终认为教书育人才是自己最大的责任,是奉献社会最好的体现。因此,从教期间不管行政事务和科研任务多么繁重,始终坚持给学生上课。同时,注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敢于打破传统的讲义式教学模式,在本科教学中开发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勇于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参与和体验为中心,在课程中引入竞争、乐趣和整合的理念,利用乐高等创新的教具,开发了《管理沙盘模拟》课程,为学生创造实践模拟的情境,使学生全程参与管理;也将整合性学习、行动性学习等教学法创新运用到专业研究生教学中,坚持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并重,引导学生以理论指导实践。

  深受爱戴,成绩斐然。支晓强深受学生爱戴,所讲授课程获得学生一致好评,成为学生必抢的火爆课程,许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仍意犹未尽。从教期间在教学方面成绩斐然,担任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先后荣获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北京市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标兵、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优秀指导教师、商学院杰出教学教授、商学院最佳研究生教师、商学院最佳工商管理硕士教师、商学院最佳会计专业硕士教师、商学院最佳高管培训教师等教学类奖项。撰写的教学案例获得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指委评选的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全国会计专业硕士教指委评选的全国优秀教学案例。

  何青,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货币金融系副主任,《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执行主编。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长江学者)。曾为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研究中心、Tilburg University金融系和芬兰央行访问学者。同时担任国家社科、自科评审专家,多种SSCI杂志审稿人,金融四十人论坛青年论坛成员。

  不忘初心,知行合一,做思想传播执行者。何青于 2005 年加入中国,一直以来十分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作为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与学生党支部进行共建活动、参与本科新生研讨课、定期召开班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教师所带班级取得多项傲人成绩:2012级和2016级金融数学实验班曾获得“新生入学工坊一等奖”、“先进共青团”、“北京市先进班级体”称号。教师所在支部获得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精品成果和2019年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称号。

  不遗余力,铸魂育人,教学生立鸿鹄之志。在教育实践中,何青注重与学生交流,善于在专业培养中渗透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指导学业目标设计,帮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式帮助学生。指导的学生中有优秀的青年学者,在加州大学艾尔文分校、香港城市大学等任助理教授,有心怀家国的党员先锋,活跃在党团班学生工作的最前线龙珠体育官方网站,有能力卓越的金融专业人才,进入业界机构成为知名的业务骨干。

  潜心教学,立德树人,带学生练就真本领。何青信奉“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质量,坚持教学与中国经济现实相结合,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优秀教案奖;2016 年,所撰写的案例被评为优秀案例并收入财政金融学院案例库。

  何青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各个领域。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创新杯学术论文竞赛”,多次获国家级立项等奖项; 2020年获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奖。2021年,主讲课程《国际金融》入选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支援西部建设,培养服务地方经济人才。何青于2021年1月前往贵州财经大学挂职并分管教学科研工作,将人大的教学科研工作经验和办刊方法介绍到贵州财经大学的相关部门,组织了一系列全国学术研讨会,促进了相关国家级项目的立项,推进了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的建设,产生的相关学术成果获得了贵州省委宣传部的资助和省委领导的批示。

  姜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历史学院副院长,兼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

  姜萌出生于豫南山村,成长过程中一直面临着贫寒困苦的袭扰。在超过二十年的求学生涯里,得到过很多老师的帮助。当踏上工作岗位之后,姜萌立志做一名真诚热情的好老师,善待每一位学生。入职10年来,始终坚定地将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在教学工作上投入最多的精力和时间,苦练教学基本功,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无声无息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课堂教学方面,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估一直名列学院前茅。

  指导教学方面,候选人因材施教,尽心指导每一位同学,并积极参与学校和学院的各种指导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姜萌积极主动开展教学改革创新,结合新文科精神,4年来主持了历史学院本科人才体系的综合改革,重新构建了“课堂教学体系”“历史现场教学体系”和“课外指导体系”,效果良好。在改革中勇于牺牲奉献,4年来坚持全程参与学生历史现场考察活动,指导学生实践教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姜萌先后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教学创新奖、教学标兵、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本科课外教学优秀奖等十余项教学荣誉,是中国人民大学获得校内教学荣誉最多的教师之一。姜萌分管的学院教学工作取得显著进步,包括历史现场教学活动连续三年入选学校实践教学品牌项目;历史学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本科一流专业”;历史学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历史学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学院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三联书店联合建设3个教材系列。

搜索

网站地图